半年拳击感悟
yo,这里是练习时长半年的拳击爱好者~ 我只打过七八次轻实战,没有打过比赛。以一个从来没有任何格斗经验的女生的视角,来说说一个格斗运动给我来的认知的改变。
我是个连格斗游戏都不喜欢玩的女生,魂系游戏总让我玩的很有压力,黑猴只坚持了半小时,唯一的乐趣是哪套装备耍起来比较帅 - -。从小到大没有打过一次架,这是我想学拳击的原因,免得遇上突发情况自己毫无经验甚至认知。 拳击,确实帮我走出了好几个认知误区——当然,这些对有格斗经验的人来说可能是常识。
拳击真是一项很有趣的运动,虽然才练了半年,但是想说的比游泳多多了。
新认知
“打到人身上没用,打到要害才有用”。 我第一次轻实战时,对方看我是新手,也不准备进攻,一个防守抱架站着不动,毫无经验的我只好往他的手背、胯骨上打,就感觉打到肉墙上,毫无作用,甚至给我打累了对方还没啥感觉。 后面我看一些街头打架的视频,也会发现抓脸、扯头发这类多余的动作——真正有用的,是能一拳让对方失去反抗能力的精准打击。有过一两次格斗经验,就会对人的要害有一个概念了。人的要害包括头部、没有肋骨保护的腹部,以及比较难打到的男性的会阴、女性的胸部。总之,打击的重点是头。
“体重和性别对格斗有很大影响”。 因为出拳不仅靠肌肉,还靠身体的转动,体重是有一定加持;至于男女差距,女生的上肢力量普遍偏弱。也确实感觉到了男女身体的差距。这一点和游泳完全不同:游泳本质上是流体力学的应用,光有劲没用,必须减阻情况下增速,所以技术动作远比单纯的力量重要。但拳击不一样——哪怕你的技术动作再好,要是对方力量远胜于你,也可能处于劣势。这就是为什么有“乱拳打死老师傅”的说法。
“不要每一拳都要重”。首先每拳都用尽全力会非常累,那你比对手的体力消耗就大,其次实战中的节奏是动态变化的,拳击需要的是“虚实结合”——也就是快慢、轻重的搭配。通常是用快速的轻拳(比如刺拳)干扰对方,等对方露出破绽后,再出重拳攻击。
新手常见误区是“蓄力出拳”,突然出拳才更有杀伤力。之前在抖音上看过一个视频,很简单的滑步但速度很快,且没有任何前兆。想象一下如果对手是他,还没反应过来呢两步之外的他已经对你贴脸了。除此之外,“距离控制”也很关键。理想的距离是“我上前一步能打到他,他上前一步打不到我”。
专业的拳手会在被攻击瞬间下意识反击。 因为对方出拳的瞬间,他的防守姿势(抱架)会出现空隙,必然会露出破绽;既然已经挨了这一拳,不如抓住机会反击,说不定还能拿到有效点数。
拳击体验
- 费用:★★★★☆
- 有趣:★★★★★
- 受伤风险:★★★★☆
- 减肥健身强度:★★★★★
拳击时人会进入心流,是全凭本能反应的感觉:打拳时你很难再分心去想别的事,但跑步或游泳时,思绪反而容易飘走。
拳击很有意思,跑步游泳无外乎比一个速度,但拳击自带一些战略互动。b站上有个老哥叫炮叔读拳,看他解析的拳击比赛,我才短短几十秒的时间,原来选手们已经试探了好几个回合了,所以说外行人看热闹,内行人看门道呢。
拳击的费用较高,从我接触过的运动中滑雪=潜水=骑马>拳击=网球=壁球>游泳=跑步。因为拳击至少两个人,得去拳馆练,费用自然比跑步、游泳这类单人运动高一些。在杭州,一节拳击团课至少要150元。当然,也可以自己在家打打沙袋、练些基础动作,但不推荐,一是拳击误区多,没人带容易跑偏。二是没有对练经验进步慢。
拳击是真的能练出肌肉。我之前游泳四年,肌肉没长一点,因为可以靠技术省力靠浮力休息,游泳可以比走路还轻松;但练了拳击后,饭量明显变大,背部和肱二头肌的线条也清晰了很多。
在拳馆我也真的算打过架了吧(有次被打到腹部一两分钟嗷嗷叫站不起来 )完成了自己接触这项运动的初心。之后可能不会继续练了,一是有点贵,纯作为健身的性价比不高。二是真的容易受伤,就算不因为实战受伤,也可能会因训练过猛受伤,特别是和游泳比。
